本文转自:人民网-重庆频道新型股票配资
人民网重庆8月11日电 峰峦叠翠如黛,花溪潺潺似歌,地处重庆主城南部的巴南区,立足丰富的生态资源与独特的区位优势,实现了从传统产业向绿色产业的转型升级。绿水青山间,现代化工厂与生态田园相得益彰,传统技艺与科技创新交相辉映,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实体经济协同共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近日,在重庆金融监管局的组织下,重庆市银行业协会、重庆市保险行业协会与多家在渝主流媒体走进巴南区,探访重庆金融业在助推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等领域的供给服务能力。
精准服务
助推科创企业提质升级
在重庆国际生物城的智翔金泰产业化基地,自动化生产线正源源不断地生产着抗体药物原液。这家从重庆国际生物城成长起来的创新型药企,已形成覆盖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及肿瘤三大治疗领域的在研产品布局,其核心产品赛立奇单抗注射液成为国产首款获批上市的全人源抗IL-17A靶点药物。
智翔金泰生产线上的科研人员。智翔金泰供图
技术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是生物医药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在陪伴服务智翔金泰的过程中,重庆农商行巴南支行的长期主义和专业主义护航企业从实验室到临床路。
2018年,智翔金泰正处在抗体药物研发的关键阶段。“研发初期资金投入大,又没有经营收入,融资渠道非常有限。”企业负责人回忆道。
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重庆农商行巴南支行联动总行创新推出“医药研发贷”产品,通过“固定资产贷款+医药研发贷”的组合方案,为企业提供长达10年的研发资金支持。2018年6月11日,全行首笔医药研发贷落地,开启了助力医药企业发展的新篇章。
据悉,该行设计的医药研发贷具有临床前即可授信、贷款期限最长10年、授信额度可达研发总投入的70%、担保方式灵活多样四大优势,精准聚焦并着力破解生物医药产业面临的“研发周期长、资金占用大”难题,推动产业良性发展。截至2025年6月末,已累计为3家科技型生物医药企业投放贷款超24亿元,其中医药研发贷款占比达46%。
在支持实体经济的道路上,重庆农商行巴南支行更以“金融+产业”的思维助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2024年,面对宗申集团收购隆鑫通用的重大机遇,该行构建“总行-支行-部门”三级联动机制,总行行长亲自挂帅,联合中国进出口银行等8家银行组成银团,为宗申集团收购隆鑫通用股权提供20亿元并购贷款。这笔重庆历史上单笔金额巨大的银团贷款,助力宗申集团实现燃油摩托车销量登顶全国、通机产品领跑全球的跨越式发展。
立足本土
激活乡村经济振兴动能
巴南天坪山云林天乡景区,万亩花海竞相绽放,游客络绎不绝。这个曾经以苗木生产为主的丘陵地带,如今已转型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年均接待游客80万人次,带动周边30余家农家乐和民宿发展。
云林天乡景区一隅。景区供图
“农业产业最怕的就是资金链断裂,多亏三峡银行的500万元贷款,让我们完成了公司旗下云林天乡景区的道路改造和配套设施升级。”重庆市天坪山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法人梁荣感慨道。
2023年3月,国务院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方案》,重庆市成功入选全国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首批省市。巴南区作为全市首批试点区县,2023年7月20日举行首批入市土地拍卖会,重庆市天坪山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拍得巴南区二圣镇集体村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地块,用于开发乡村振兴项目,但项目初期亟需流动资金支持。
得知企业资金需求后,重庆三峡银行巴南支行立即组建专项团队,组织业务骨干上门拜访,经过认真调研,该支行创新思路和产品,围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土地+地上附作物”作为抵押融资的方案,发放“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土地使用权抵押”流动资金贷款500万元,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拓宽融资渠道,也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金融解决方案。
“景区配套设施提档升级后,游客增长了20万人次,村集体每年获得分红达到20万元。”提及未来规划,梁荣说:“下一步我们将对景区全方位升级,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重庆三峡银行巴南支行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我们建立了‘普惠金融+农村基建+农业产业+农民创业’的融合服务模式。”重庆三峡银行巴南支行负责人介绍,2025年上半年,该行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100余场,覆盖群众2万余人次,同时大力支持巴南区“党建引领·百村振兴”行动,积极参与乡村联建共建工作。截至2024年12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达295.64亿元。
创新产品
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走进巴南某芯片项目的研发车间,科研人员正调试着新一代光学传感器设备。这家专注于高精度光学传感技术研发的科创企业,曾因缺乏抵押物而面临融资困境。兴业银行巴南支行通过“技术流”评价体系,从知识产权、研发团队、行业前景等15个维度为该企业精准画像,最终为其授信1.8亿元,贷款期限长达8年。
“传统信贷模式看重企业的财务报表和抵押物,而科创企业往往‘轻资产、重研发’。”兴业银行重庆巴南支行行长夏晓培介绍,该行创设的技术流评价体系,通过“总分支联动+专家会诊”机制,总行兴业研究院的行业专家与支行团队共同调研,将企业的技术实力转化为可量化的信用评级,业务审批效率提升40%,实现“一个月以内放款”。截至2025年6月末,已累计为9000余户科技企业提供授信超100亿元。
在服务科创企业的全生命周期中,兴业银行构建了差异化产品矩阵。针对初创期企业,该行推出“人才贷”“知识产权挂钩贷”;针对成长期企业提供“项目贷”“流动资金贷”,成熟期企业则有“科创并购贷款”“股权投资”等综合服务。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服务科技客户达9000余户,授信余额突破100亿元。
为促成金融与科技两大要素市场的“双向奔赴”,重庆金融监管局指导辖内机构通过“金融+科技”的创新路径探索,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的西部金融中心,积极创新科技金融、“投贷联动”、科技保险等新金融模式,同时推动智能风控、金融科技等新业态发展,实现了以科技之力赋能金融业跃迁升级、以金融之力助推科技成果转化。
此外,重庆金融监管局巴南金融监管分局联合多部门出台方案、建专班,推动“投贷债保”联动,积极引导辖内各金融机构抓好重点项目融资对接,加大特色产业金融支持。数据显示新型股票配资,截至2025年6月末,巴南区各项贷款余额达1349.98亿元,其中民营经济贷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制造业贷款分别达386.55亿元、201.28亿元和165.76亿元。(胡虹、向诗佳)
深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